English

筑巢引凤事业兴

1998-01-1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陈晓蓓 我有话说

近一年来,棠湖中学在川西平原的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,这所建校仅有5年的中学如今已跻身于全省重点学校的行列,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成都市及全省各地的学生。是什么使这所学校发展得如此之快?记者前不久来到了位于成都西部双流县的棠湖中学。

一踏进校园,千万朵洁白清香的栀子花竞相绽放,郁郁葱葱的奇花秀木把校园装扮得十分美丽。校园内的语音室、微机房、实验室、图书馆、运动场、闭路教学系统等等,无不让人感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氛围。

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学校90%的教职工是从全省各地招聘来的,他们中绝大部分或是原学校的业务骨干,或是教学带头人,然而他们却不远百里、千里只身来到棠中,按他们自己的话说:棠中有他们的事业,更有他们的追求。

棠湖中学建校伊始,是一个“三无”的学校,没有住房、没有食堂、没有厕所。地上泥泞不堪,吃饭要走一里多路,上厕所跑得很远,老师租住的农舍七零八落,校长黄光成一个人承担了几个人的工作,他一边抓教学,一边抓基建。校长的敬业精神给教职员工带来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,他们从黄校长的身上看到了棠中的发展与希望。

建校不久,学校决定第一步要搞“安居工程”,然后再搞“安心工程”,安居才能乐业,安居才能敬业。在建校的第二年,应聘教师中的22人就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居。此后学校又建了两处教工宿舍,使每户教职工的居住面积达到了90平方米,而且家家都通了煤气,户户都安装了直拨电话。为实施第二项工程,解决外地教师的后顾之忧,黄光成一次次地跑有关单位联系,终于为教师家属解决了工作安排及子女入托就学的大事。

棠中开办初期就定下了“高起点、高质量、高效益”的办学目标。经过几年的摸索,棠中现已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科学运行机制。学校实行了“三制一包”的管理制度:校长负责制使校长有职有权,可以决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律;全员聘任制将评聘分开,真正革除了教职工职务、职称的终身制;结构工资制破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,多劳多得,优质优酬,合理拉开了分配档次;学校在管理模式上强化了年级组的建设,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责任承包目标管理,在管理中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职责和质量要求,经过科学的量化评估后与校内人事制度的改革挂钩。

棠湖中学有句名言“棠中的老师不当教书匠,而要成为教育家。”所以,学校自创办以来,就特别重视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,因而有了与中央教科所科研组的合作,有了与北京师范大学棠湖中学教学实验基地的建立,并且还与加拿大蒙特利尔法兰西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。这些无疑给改革中的棠中注入了新的活力,为提高广大教师的水平,不惜高薪聘请全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课,还为学校中青年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,即每个教学组都可以到有特色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。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,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,学校成立了教研室、科研小组,制定了科研课题直接与教师工资、奖金挂钩的奖励条例。条例规定没有参加科研的教师在晋级、评职等方面都没有资格。几年来,学校在开展教法、学法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专题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,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棠湖中学从1991年建校至今,为高校输送近千名合格人才,为国家培养了2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,为解放军女子足球队输送了5名队员。棠中先后荣获省、市“体育传统项目先进”单位,省级“学校体育工作一等奖”,“全国电化教学示范学校”等称号。全校教师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20篇,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2篇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